当前位置: 滚动 > >正文

四川疾控发布提示 如何面对新冠再感染?

来源:锦观新闻    时间:2023-05-19 19:00:13

“有研究显示,新冠感染后3-6个月,再次感染率可达4%,之后随着时间的增加再次感染率有上升趋势。大多数再次感染病例都有症状,但只有少数人需要医疗干预。”5月18日,四川省疾控中心发布重要健康提示,提醒大家做好新冠等夏季传染病的预防。


(资料图)

·新冠病毒感染

我省疫情在2022年12月中旬达到高峰后,目前已经超过4个月,监测结果显示,我省报告新冠感染病例数5月呈上升趋势,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新冠检测阳性率有所上升。最近一周我省报告的新冠病例中,部分病例有既往感染史,为重复感染病例。重复感染病例以轻症和无症状为主。

据我省测序结果显示,5月以来XBB亚分支已在我省本土序列中占优势地位,这与全球流行优势毒株为XBB亚分支密切相关。目前我省尚未发现传播力和致病力明显增强的变异株。

那么,随着国内外新冠疫情的反复,公众如何面对个人可能会出现的二次感染呢? 省疾控中心发布重要提示:

1、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,均衡营养、适度运动、充足休息,避免过度疲劳,提高健康素养,养成“一米线”、勤洗手、戴口罩、用公筷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,保持室内通风良好;

2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,减少重症和死亡;

3、注意自己和家人的健康,如果感到症状或者病情加重,应该尽早向医疗机构寻求帮助,降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。

·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

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。全年均可发生, 5-7月为春夏发病高峰。手足口病5岁以下儿童高发,3岁及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;疱疹性咽峡炎6岁以下儿童高发。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为患儿手、足、口和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,多伴有发热(38摄氏度左右);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发热迅速,温度高,多在39-40摄氏度左右,疱疹仅存在口腔,一般会喉咙痛、流口水。绝大多数患儿一周内可痊愈,极少数重症患儿病情进展迅速,可并发脑炎、脑膜炎、心肌炎、肺炎等,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。

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预防措施如下:

1、勤洗手,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最简单有效的预防手段!饭前便后、外出后要用洗手液或肥皂等给孩子洗手。看护人员接触孩子前、替孩子更换尿布、处理孩子粪便后均要洗手。

2、避免接触患手足口病的儿童,病情流行期不要带宝宝到人群聚集、空气流动差的公共场所。

3、保持家庭环境卫生,居室要经常通风,并勤晒衣被。

4、均衡合理的饮食,保证优质睡眠,适当的锻炼,提高自身免疫力。

5、接种疫苗肠道病毒71型(EV-A71)疫苗,可有效预防EV-71病毒引起的相关感染。

6、孩子出现相关症状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。

·细菌性肠道传染病

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是由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,夏季常见的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、细菌性痢疾、伤寒副伤寒等。临床症状以腹泻、腹痛、呕吐等为主,可经水、食物、日常生活接触等传播。

细菌性肠道传染病预防措施如下:

1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做好个人和家庭卫生;

2、把好“病从口入”关,坚持“勤洗手、喝开水、吃熟食”九字方针;

3、不吃不干净的食物,不喝不干净的水;

4、减少和腹泻病人接触。

·登革热

由登革病毒经伊蚊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通常在夏秋季节传播。由病人/隐性感染者→伊蚊→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,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疾病。人群普遍易感。

疾控部门提醒,如果过去2周曾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,或居住场所或工作场所周围1个月内曾出现过登革热病例,当出现突起发热(有时可达39°C),明显疲乏、厌食、恶心等,常伴较剧烈的头痛、眼眶痛、全身肌肉痛、骨关节痛等症状,可伴面部、颈部、胸部潮红,结膜充血等,应考虑感染登革热的可能。如果一个人出现持续2~7天的高烧(有时高达40℃),同时伴有以下症状中的两种——头痛、眼眶痛、肌肉与关节痛、恶心、呕吐、腺体肿大和皮疹,且近期去过登革热流行区工作、生活或旅游,在自己生活与活动社区、街道、甚至城市范围内有登革热发生,就应考虑自己可能感染了登革热,这时就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,并提醒大夫可能得了登革热,尽快得到诊治,并采取防蚊隔离治疗,防止疾病进一步扩散。

革登热防控措施如下:

1、穿长袖衣裤,尽量选择浅色,外出使用蚊虫驱避剂等驱蚊产品,避免被蚊虫叮咬。

2、安装纱门、纱窗,室内可使用蚊香、灭蚊气雾剂等灭蚊。

3、如果怀疑感染登革热,需要及时就诊并主动说明登革热可能,请配合当地卫生部门,住院隔离治疗 。

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曹宇阳 编辑 刘永豪 实习编辑 王淇

X 关闭

精心推荐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华声建筑工程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36   联系邮箱:55 16 53 8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