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滚动 > >正文

带你探寻昆明彝族撒梅服饰文化

来源:都市时报    时间:2023-08-09 14:00:45

撒梅头饰

撒梅妇女聚在一起刺绣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撒梅鞋饰

花腰带

撒梅刺绣花样繁多

用纸剪出的刺绣图样

8月10日(农历六月二十四),昆明经开区阿拉街道2023火把节系列活动将拉开帷幕。目前,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。据活动主办方介绍,8日,阿拉街道组织多部门进行了活动前的应急演练,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开展,为当地各族群众献上一席精彩的火把节文化盛宴。

昆明经开区阿拉街道自古便是彝族撒梅人聚居的地方。阿拉街道主动作为,紧扣“中华民族一家亲,同心共筑中国梦”的目标,守护和传承阿拉彝族撒梅人的文化根脉。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,此次火把节系列活动,阿拉街道高度重视、精心筹备,在挖掘彝族撒梅人历史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,创新形式内容,编排了许多精彩的节目,其中一些演员直接从群众中选拔,相信节目不仅能吸引参与火把节活动的观众,还能让人们更多了解彝族撒梅文化的魅力,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而努力。

撒梅人是彝族的一个分支,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,服饰就是撒梅文化的代表之一。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,撒梅人的服饰款式和穿戴风格受到现代文化和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,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面貌。比如妇女头饰“沙帕瓦”,传统穿戴方式比较繁琐费时,今天不少撒梅妇女直接将其缝制成特色头饰,不用盘发,直接佩戴,方便省时。又如传统撒梅人衣服的领子和袖口都用花布锁边装饰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意识的多元化,可选择的饰物更丰富了,人们在缝制衣服时会加上一些亮片、珠子等现代化的装饰元素,更加华丽美观,系腰两头则用上了粘扣,手工纳的布鞋千层底上会再钉一层皮革,可防水防滑。

彝族撒梅人服饰文化巡礼

撒梅头饰

撒梅人最有特色的传统头饰是帽子,其样式因性别、年龄而异。婴幼儿时期佩戴的是“小瓢帽”“护耳帽”。孩子满3岁时,男孩不再戴帽,女孩换上鸡冠帽。鸡冠帽既是饰物,也是撒梅女子婚否的标志。未婚女子要戴“鸡冠帽”(撒梅语称“沙尼麻堵”),女子成婚后不仅发型改变,帽子也改戴“沙帕瓦”。鸡冠帽戴在头上,寓意雄鸡永远伴着姑娘,永远光明和幸福。

撒梅鞋饰

撒梅女子传统的鞋子称为“勾勾鞋”,撒梅语称为“腊格摩克耐”。鞋尖似鸡嘴向内勾,尖上缀有彩色绒线球,鞋面及鞋帮绣着艳丽的花纹,鞋后缝有绣花布“鞋拽巴”。春夏之际,男女都会换上凉鞋,撒梅人称男士凉鞋为“皮腊踏”,女士凉鞋为“耳子鞋”,鞋底用牛皮制成,走路时能发出声响,故又称“叫鞋”。

撒梅衣装

撒梅男子穿白色对襟长袖衣服,外套一件黑色土布或黑绒布制作的对襟短褂,彩条镶边,整齐美观。撒梅女子上身穿白色或青色衬衫,外罩一件黑色绒布或棉布的低领大襟领褂,撒梅语称为“来芝达”,上衣前短后长,便于劳动。腰间系一条精工绣制的花腰带,外罩一块蓝围腰。(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唯一 佟薇 陈直 实习生吴子钰)

X 关闭

精心推荐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华声建筑工程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36   联系邮箱:55 16 53 8 @qq.com